德首屆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精彩不斷
海外網1月12日電 據開元網報道,2017年12月27日到2018年1月6日期間,共21名12-18歲德國華裔青少年(包括一名瑞典籍學生),在兩位領隊帶領下共赴祖(籍)國福建東南沿海地區參加為期十天的德國首屆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
冬令營活動內容豐富,突出閩南,情系鄉土。營員們先后在晉江、泉州、廈門等地學習參觀、考察實踐,與泉州輕工學院的師生結對交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體驗閩南家庭生活,感受閩南風土人情,品嘗地道閩南美食,欣賞福建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本次活動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泉州市外事僑務辦公室、晉江市僑臺外事局主辦,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和德國福建閩商會、人民日報海外網德國頻道、開元周游集團承辦。這批德國華裔青少年都是首次踏上晉江土地。與以往的東南亞營不同的是,小營員們大都不是福建籍,但同樣懷著對福建尤其是閩南文化的濃厚興趣,所以家長和孩子們報名積極踴躍。作為承辦方,閩商會廣泛宣傳,積極組織全德國乃至北歐、南歐其他國家的青少年到閩南,就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從點到面、從特性到共性,更深入地了解福建、認識祖國。
在主辦方的精心安排下,華裔青少年們在這十天中度過了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小吃店鋪走街竄巷,品嘗山珍海味。
每天變著花樣兒鍛煉身體。跳繩、籃球、羽毛球都不在話下。
中德小伙伴通過籃球比賽增進友誼,共同預祝晉江世中運圓滿成功。
轉眼化身飛行棋棋子,在棋盤上跳躍。
太極拳可不是爺爺奶奶的專屬,青少年們也能“露一手”。
大早上起來舞個龍,拼出“中國”兩字作為送給祖(籍)國的見面禮。
在素養教學部副主任林老師的帶領下,華裔少年們,用指尖的每一寸力氣,專注于心田,也許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卻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訓練完成。
第一次走上T臺,正正經經做形體訓練,都是為了穿上漢民族真正的民族服裝——漢服時,更有精神氣度。體驗中華傳統文化,自然少不了承辦方泉州輕工學院輕紡系的漢服。華夏乃禮儀之邦,穿漢服、學禮儀,華裔少年們還親手制作了屬于自己的發簪。
華裔少年們不僅有外在美,內在更加心靈手巧。中華才藝逐一體驗——剪紙、手繪、書法,最難編的中國結也挑戰成功了!他們還學習制作和品嘗了中華美食餃子、肉粽和月餅,回德國做給爸爸媽媽吃。
學習中華語言文化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冬令營所在地濃郁的傳統閩南文化。在課堂上、在歌聲里、在名勝古跡中……
吳聯春老師主講“閩南文化講壇”,以節日做開頭為長年生活在海外的德國華裔小伙伴們講述中國傳統節日來源與習俗。
老師以京劇表演的形式開頭,引發了小伙伴們的濃厚興趣,隨后帶領大家學唱中文歌曲《相親相愛》和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中間以游戲方式互動交流,有唱有笑,其樂融融。
東西二塔、沉船殘骸、前年古樹都令小伙伴們驚訝不已
泉州提線木偶戲,世界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悠久,靠著靈活自如的手上功夫把各種木偶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大家看得驚訝又好奇,戲后與木偶人近距離接觸,合影留念。
在博物館里,進一步了解了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
“城中村”五店市。在五店市品嘗老晉江美食。色味上獨樹一幟的閩南美食大波來襲,“鮮,香,淡”的獨特風味,百吃不厭。
參觀著名的閩臺緣博物館,體味“同根同源、同文同種”。
游南普陀、廈門大學、胡里山炮臺。
短短十天,華裔少年們不是走馬觀花逛景點,更加體驗和融入了當地生活:參加當地老師的中式婚禮,感受當地居民有山有水的自然慢生活,和住家小姐妹一起看電影、喝奶茶,到老師家做客、一起夜游晉江……
短短十天,同吃同住同學同游,不僅與其他華裔小伙伴,還有中國哥哥姐姐“對子們”——結下深厚友情,舍不得離開老師們和寄宿家庭。連小營員的父母親屬們也因此結緣,自豪感滿滿!
最后的歡送晚會上,華裔青少年們與“對子們”同臺表演,送給彼此最珍貴的紀念。
目前,德國福建閩商會、海外網德國頻道和開元周游集團再接再厲,把夏令營也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啦!
有意報名全國各地夏令營的家長和孩子們也可以直接咨詢或將信息發送至報名郵箱:mm@kaiyuan.cn。
責編:李瑞辰、樊小菲